而台积电并没有自主生产光刻机的能力,台积电不是ASML
不是讨论台积电能不能生产光刻机的问题。
而是,点亮科技树的问题,94我们已经有能力生产光刻机,只要把产线打通,建立产业链,九十年代后期还缺芯片代工订单吗?00年以后,个人电脑进入家庭,那内存,显卡,芯片什么不能生产?那个行业不需要芯片?理解意思了吧,那就更加不存在台积电了,早倒闭关门了。到现在,是我们卡住全世界脖子了,说卡谁就卡谁。
这30年我们在信息产业失去的红利万万亿都不止,都是纯利润,不是营业额。幸亏,还有一家华为,在通讯领域为国家抢回不少高额利润,为不少小型科技企业注入了发展动能。
回看九十年代末期的日本,在等离子和液晶选择上,押宝等离子,日本所有家电企业倒闭。选择内存卡还是电脑内存,日本选择内存卡,导致日本全部企业倒闭,这还不算完,在智能手机大潮中,手机内存日本一份钱都赚不到,你连打工的机会都没有,而三星电子迅速崛起,抓住一波时代红利。
好在中国就选错了那么一次,后面基本抓住机会了,没有重大错误点错科技树。就那么一次错误,到现在还影响着我们,都没有翻过身去。现在的俄罗斯更不用说了,芯片都几乎没有,全靠进口,没有一条芯片成熟生产线,不管这条线是国产的还是进口的。
通过deepin这几年的开源发展,我个人甚至不少人都感觉deepin根本没机会超越Windows桌面操作系统。
为什么这么说?
主要是很多操作系统已经给出了答案,以deepin的现状它只能从其它领域继续瓜分、等待合适的时机去平替。
我们可以先看下两款比较优秀的桌面操作系统MacOS、Ubuntu,他们其实都可以让人进行办公,而且系统流畅性也不差于Windows。再说软件生态领域,MacOS和Ubuntu其实在软件生态领域都不差,不仅有闭源的软件生态也有开源的软件支持,但是这两个系统相对于Windows的用户群体来讲一直都不温不火。
根据MacOS和Ubuntu的发展,我个人总结Windows目前仍无法超越的原因如下:
1.配套的硬件成本逐渐变低,一台普通x86迷你主机可以降至500元左右;
2.国内外知名的软件生态,仍在不断扩展,默许盗版软件的个人使用;
3.微软已经获得国内非常大的用户流量池,有历史周期。
除了前面两个原因外,我非常关注的是“用户流量池”这个因素。因为智能手机时代,移动互联网操作系统的发展让ios、安卓、鸿蒙等很容易获得过“亿”的用户使用量,这是微软也也比较忌惮的地方,他也害怕其他手机厂商做自己的PC操作系统,而苹果则打响了第一枪。
也就是说,deepin即便现在的条件不能很快超过windows,也要想办法为自己创造更多的过“亿”用户使用量的生存条件。还是啰嗦几句,操作系统的研发不仅要看公司内部的研发进度,也要看人民现在市场迫切需求在哪里,比如下面几点就很实际:
1.解决软件编程和硬件编程的就业问题;
2.带动国内外硬件厂商的发展,以更低的硬件售价成本推动PC的多种发展可能;
3.不要再大力推广过剩的AI大模型上下文对话,而是把AI大模型真正放到软件中的一些合适的位置。
4.关注新型产业,比如工业机器人、人形服务机器人、低空经济领域我们可以进行投入和协同发展,因为我们需要更多的用户使用量。
......
上面4点,可能大家今年比较关注的就是AI大模型,而且深圳、杭州等一线城市的商业、工业和农业等领域也开始借助AI大模型进行城市数字化的进一步升级,那么不管是deepin还是UOS,我觉得其系统调用的AI大模型服务端数量已经够多了,有deepseek、讯飞、文心一言等等,但这些AI大模型服务端最终还是以软件客户端的形式和用户交互,那么更多使用的用户体验只可能存在软件端,而不是像程序员一样可调用服务端进行配置。
我再举一个例子,比如短视频社交软件-“小红书”,在2024年的时候以国内用户为主,但在2025年放开国外用户入驻之后,其视频内容的评论区会有一个点击“翻译”的操作,此翻译操作更加便捷,即便用户的外语水平不咋滴,但却是可以更多人看懂翻译的内容,这也让小红书在2025年很快增加了“用户使用的流量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