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的windows无法超越是因为它的软件生态,而不是所谓的成本。鸿蒙靠着国家强推过了整整6年才能仅有一席之地
如果要论成本,我5699的16+1T笔记本,因为使用AMD Radeon RX独显,使用Mesa3D开源驱动,所以3A大作性能可以把7000+的运行win11拯救者Y7000P按地上打,使用Linux玩proton支持的游戏可以节省近2000块成本
如果要论软件,国内的软件正在快速适配Linux,国内软件全新支持Linux都是近几年的事,微软强在的是祖辈积德做来的生态而不是win11本身
小红书之所以有这个流量,是因为它本来就有短视频功能,只不过碰巧抖音在海外要被封而已
如果要论流量,移动设备有很多流量,但如果PC没有大量流量,那么黑神话:悟空不可能登顶Steam爆火,AMD锐龙7 9800X3D处理器更不可能一U难求,Steam Deck OLED更不可能拿下IGN 9分评价,3A大作的游戏企业更不可能存活
论迭代速度,相比于谷歌从AOSP11开始连挤4年牙膏,到A16才对ART大动干戈,deepin的迭代速度已经很快了,你觉得deepin迭代不够是因为你看到了Linux桌面的缺口太大,但没看到相比deepin补得很快
最后,如果Ubuntu可以算正常使用,那UOS不论是操作逻辑还是习惯都更加可以,只是显示协议老旧反应慢而已
微软的软件生态是因为win3.1到xp发挥一如既往地优异,所以形成了头部效应,但只要下面有好的开源替代品,像安卓一样取代苹果头部位置只是时间问题,这就是微软为什么转型做云服务供应商去了
通过deepin这几年的开源发展,我个人甚至不少人都感觉deepin根本没机会超越Windows桌面操作系统。
为什么这么说?
主要是很多操作系统已经给出了答案,以deepin的现状它只能从其它领域继续瓜分、等待合适的时机去平替。
我们可以先看下两款比较优秀的桌面操作系统MacOS、Ubuntu,他们其实都可以让人进行办公,而且系统流畅性也不差于Windows。再说软件生态领域,MacOS和Ubuntu其实在软件生态领域都不差,不仅有闭源的软件生态也有开源的软件支持,但是这两个系统相对于Windows的用户群体来讲一直都不温不火。
根据MacOS和Ubuntu的发展,我个人总结Windows目前仍无法超越的原因如下:
1.配套的硬件成本逐渐变低,一台普通x86迷你主机可以降至500元左右;
2.国内外知名的软件生态,仍在不断扩展,默许盗版软件的个人使用;
3.微软已经获得国内非常大的用户流量池,有历史周期。
除了前面两个原因外,我非常关注的是“用户流量池”这个因素。因为智能手机时代,移动互联网操作系统的发展让ios、安卓、鸿蒙等很容易获得过“亿”的用户使用量,这是微软也也比较忌惮的地方,他也害怕其他手机厂商做自己的PC操作系统,而苹果则打响了第一枪。
也就是说,deepin即便现在的条件不能很快超过windows,也要想办法为自己创造更多的过“亿”用户使用量的生存条件。还是啰嗦几句,操作系统的研发不仅要看公司内部的研发进度,也要看人民现在市场迫切需求在哪里,比如下面几点就很实际:
1.解决软件编程和硬件编程的就业问题;
2.带动国内外硬件厂商的发展,以更低的硬件售价成本推动PC的多种发展可能;
3.不要再大力推广过剩的AI大模型上下文对话,而是把AI大模型真正放到软件中的一些合适的位置。
4.关注新型产业,比如工业机器人、人形服务机器人、低空经济领域我们可以进行投入和协同发展,因为我们需要更多的用户使用量。
......
上面4点,可能大家今年比较关注的就是AI大模型,而且深圳、杭州等一线城市的商业、工业和农业等领域也开始借助AI大模型进行城市数字化的进一步升级,那么不管是deepin还是UOS,我觉得其系统调用的AI大模型服务端数量已经够多了,有deepseek、讯飞、文心一言等等,但这些AI大模型服务端最终还是以软件客户端的形式和用户交互,那么更多使用的用户体验只可能存在软件端,而不是像程序员一样可调用服务端进行配置。
我再举一个例子,比如短视频社交软件-“小红书”,在2024年的时候以国内用户为主,但在2025年放开国外用户入驻之后,其视频内容的评论区会有一个点击“翻译”的操作,此翻译操作更加便捷,即便用户的外语水平不咋滴,但却是可以更多人看懂翻译的内容,这也让小红书在2025年很快增加了“用户使用的流量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