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看来,当前这控制中心,只是个 半成品
三栏没必要了,两栏也行,只是分得合理些吧。
控制好右侧内容和层级就可以了,如系统和个性化内容太多,设备/键盘/输入法/全局配置层级太深。
还有那个开始菜单,在windows下。我鼠标放到左下角就能打开开始菜单。
其他linux桌面也是如此。我可以盲操作。
但是在deepin这里,我必须严格放到启动器图标上才能打开,很多次盲操作就是因为没点准就打不开。
还有那个开始菜单,在windows下。我鼠标放到左下角就能打开开始菜单。
其他linux桌面也是如此。我可以盲操作。
但是在deepin这里,我必须严格放到启动器图标上才能打开,很多次盲操作就是因为没点准就打不开。
老问题了
还有那个开始菜单,在windows下。我鼠标放到左下角就能打开开始菜单。
其他linux桌面也是如此。我可以盲操作。
但是在deepin这里,我必须严格放到启动器图标上才能打开,很多次盲操作就是因为没点准就打不开。
盲操作,估计只能用 经典模式 了
其实应该是没做完,设计图左侧有不少项目的:
另一个你觉得介绍文字放在那里会觉得别扭,其实主要是因为他单纯只是个项目介绍文字,没有其他作用,而麒麟的那里不是项目介绍文字,上面的项目是可以点击直接跳转的,就会有用而不感觉占地方。
(手上没别的图,拿主题制作器的控制中心说明,中间那一块就是控制中心,里面小字项目是可以点击跳转的)
盲操作,估计只能用 经典模式 了
就是经典模式,也不能盲操作,有时候右下角一放。点几下都没点到,用不了一点。
就是经典模式,也不能盲操作,有时候右下角一放。点几下都没点到,用不了一点。
应该是取消了热区造成的。
1、2、3、网络设置里空白区域点击交互行为不统一和小箭头图标问题:
一方面,是还没有完成全部的调整,小箭头原设计是有可点区域的示意。
另外,交互行为不统一的问题,原在V20也经过几次的调整,开始点击网络是进入下级设置页面。后面收到反馈,这里更常用的功能应该是连接网络,而不是进去下一级。 改为点击空白就是连接 wifi 。修改后也收到反馈,认为太容易误触。因此,再次修改调整了。
3、控制中心的布局和分类
打印机设置等相关是已规划改动至设备菜单下,后续应该会逐步调整过来。
显示和音频考虑内置为主,以及之前的反馈,归类到系统。
4、多余的图标问题,也是原设计有首页的考虑,保留了箭头图标。
其实应该是没做完,设计图左侧有不少项目的:
另一个你觉得介绍文字放在那里会觉得别扭,其实主要是因为他单纯只是个项目介绍文字,没有其他作用,而麒麟的那里不是项目介绍文字,上面的项目是可以点击直接跳转的,就会有用而不感觉占地方。
(手上没别的图,拿主题制作器的控制中心说明,中间那一块就是控制中心,里面小字项目是可以点击跳转的)
类似win7控制面板首页。也够细致的。
1、2、3、网络设置里空白区域点击交互行为不统一和小箭头图标问题:
一方面,是还没有完成全部的调整,小箭头原设计是有可点区域的示意。
另外,交互行为不统一的问题,原在V20也经过几次的调整,开始点击网络是进入下级设置页面。后面收到反馈,这里更常用的功能应该是连接网络,而不是进去下一级。 改为点击空白就是连接 wifi 。修改后也收到反馈,认为太容易误触。因此,再次修改调整了。
3、控制中心的布局和分类
打印机设置等相关是已规划改动至设备菜单下,后续应该会逐步调整过来。
显示和音频考虑内置为主,以及之前的反馈,归类到系统。
4、多余的图标问题,也是原设计有首页的考虑,保留了箭头图标。
看看gnome的堆叠模式
直接展开二级栏,没有一级栏
简洁方面看gnome,复杂看kde。组件化或碎片化看windows和xfce。
Popular Ranking
ChangePopular Events
More
外观: 新的分层控制中心外观第一印象是有点仿win11.看着挺好。一眼看去能看到左右分类,摆列很整齐。除了个性化和系统更新。细用下来感觉有点空泛。第二栏和第三栏都有这种感觉。而且操作有点魔幻。比如这个:
不理解为啥中间那么多空白区域空着不用,内容说明文字愣是挤在左侧。放在左侧没有问题,问题是中间空白太多了,就显得左侧有问题。右侧开关和展开的小三角挤在一起。说起这小三角,第二栏点击中间空白能展开,可以看作是提示符号来接受。但到第三栏就不好使了。见下
上一级有了有线网络开关,这一级也有。鼠标移到“Wired Connection”这条目的空白处,右侧蓝色对勾变成了“断开”,尝试了下是对这个配置文件执行“断开”和“连接”。想要编辑IP地址,得点击最右侧的小三角才行。点不准还不行。不明白为啥不用上面那个蓝色的开关来控制关闭和启用网络配置文件了? 起码用上蓝色开关控制启用和关闭配置文件,点击中间空白进入下一级,这样起码风格跟之前保持了一致。 中间那么多空白区域还是没有使用。点了这个小三角,看看新出现的一层内容。
这里红框部分是展开内容的,也就是右侧区域。虽然不是最开始的整行,但比上一级的小三角强。左下角是删除,右下角是取消保存。试了下删除,不是清空配置文件内容的,而是删除这个配置文件的。添加配置文件是在上一级,删除是在配置文件内容里面,不是在操作配置文件的那一个层级。试了几次,可以接受。
小总:外观方面主要问题是中间空白多,虽然感觉空白多了不合适,但也确实漂亮。再就是按键和操作风格不统一。展开下级从整行到小三角到半行。
布局:
原来的“三栏式布局”:
第一栏:一级分类导航
第二栏:二级分类导航
第三栏:内容具体
现在的“分层式布局(两栏布局)”:
第一栏:一级分类导航
第二栏:二级分类导航和展开的内容。展开的内容会覆盖二级分类导航。
跟之前启动器和任务栏和点击时间打开日历慢的时候一样,本来建议修一下小问题,然后直接来一套新的。这也是老操作了。
虽然右栏二级分类导航是左栏一级分类导航的内容,但内容类型还是分类导航。和左栏一级分类导航同类。将一级导航和二级导航同放到左栏或许合适,这样左栏是树形或叫分层式导航名字无所谓,右栏内容。kde的设置就是如此。优势在于,比如要做个性化设置,左栏可以展示个性化设置中的各个二级分类,方面查找个性化设置方面直接跳转,不在这个二级分类中,可能就在那个二级分类中,做完所有个性化设置后去一级分类,操作方面节省成本。在个性化的二级分类之间切换的时候,25多了一步点击一级分类,再点击二级分类。而不是直接点击二级分类。
目前看外形有点仿win11.但win11多的设置很难用,不容易找到东西。windows原来是弹出新的窗口,比如win7。控制面板主要起对功能模块的导航作用。到win10的设置合并了一些功能,到win11合并了太多的功能了。造成的后果就是win11设置的图形界面导航作用的失灵混乱,找东西得靠搜索。
我调试输入法,一开始看这么点一级分类,认为输入法应该在系统里面。没找到,一个一个点,才在设备里面的键盘中找到。输入法设置在键盘里面,这跟20的时候一样。但问题是20的时候键盘是一级分类,而25的“键盘”是二级分类。“键盘”在“设备”这个一级分类下面。导致输入法在设备下面。输入法这是硬了?
单独列了设备,打印机设备却又不在里面。输入法软件自身有配置,又塞给控制中心。没塞完塞一半,拼音输入法的调试还是在原版的窗口中。由于缺失打印机等设备管理。现在设备中的鼠标、键盘、蓝牙全归类给系统都没啥问题。就是系统里面塞了很多东西了。像这个显示器设备、音频设备已经塞里面了,建议都塞进去得了,反正硬件的使用离不开系统的调用。
小总:分层概念有点碰瓷内容方面浅层深层变化,实质还是树形结构,起到导航作用,但听起来不像树形结构那么单纯。相比较而言,win7的控制中心更符合内容方面的分层结构。首层标出了大类和大类中少数几个常用的子类。点击子类直接进入,而点击大类则展开大类下所有的子类。常用层和详细层。(这就想到了启动器,首页必须是我认为我常用的,而不是系统认为我常用的。是我的启动器,不是系统的启动器,如果启动器不受我控制,那么就不用这个启动器。)现在的分类有点混乱,输入法在设备中,设备不包含打印机,扫描仪,显示器,音频设备等这些输入输出设备。
功能重复多余的图标
跟20版本的首页类似,25的控制中心也有一个多余的东西,就是这个小三角:
说重复是因为,不点击小三角,点击导航路径中的个性化三个字就可以。还大,方便点击。说多余是因为这个图标在首页不会消失,只是无法点击,首页已经没了,这个也就多余了。如果有首页,首页作为一级目录,左栏改为二级目录,逻辑上也说得过去。就跟win10一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