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产浏览器内核就别想了,华为都搞不定,还是看看 https://github.com/servo/servo 能不能平替吧

如果想占居生态链顶端,不被卡脖子,就有必要自己做。如果不想花钱搞研发,直接拿来主义也可以,但有被卡脖子的风险。内核原代码几千万行,要认真看一遍都不简单,谷歌、苹果的浏览器内核最初都是基于开源的webkit做的。互联网的技术标准已经很成熟了,比如HTML5、CSS3等,自己开发只要符合国际标准规范就不会有生态问题。
国内魏永明团队在自己开发图形渲染器,已经支持HTML5和CSS2.2的绝大多数特性,用HVML描述语言取代JS脚本语言控制图形元素,优势是渲染器和HVML解释器相分离,支持B/S、C/S架构和跨平台、多端运行等。现在的浏览器都是把渲染器和JS解释器捆绑在一起,运行效率不高,且浏览器端就能任意查看JS代码,造成安全性的不足。
希望他们能获得成功,摆脱对谷歌内核的依赖。
首先要指正这个议题中的一个基本事实:国内没有任何一家独立(不依赖开源内核)成功研发出浏览器内核的机构和企业,基于Chromium的国产浏览器也不是在研发浏览器内核,只是在生产新的浏览器产品。
为什么?
因为Chromium本身只是一个开源浏览器项目,它的内核是 Blink ,国产浏览器只是基于一个浏览器框架丰富功能和皮肤,并不涉及到内核方面的技术研发。
所以这里说的重复造轮子也只是在生产不同的浏览器产品,这个当然有它的市场价值和存在意义。
但显然并不触及到核心技术层面和题主所说的国家数字主权、网络安全、长远发展等。
最后贴一下浏览器内核清单
1. 开源内核
- Gecko(Firefox):基于 Mozilla 开源项目,遵循 MPL/GPL/LGPL 协议,完全开源。
- WebKit(Safari、旧版 Chrome):开源,基于 KDE 的 KHTML 衍生,遵循 BSD 协议。
- Blink(Chrome、新版 Edge、Opera 以及所有基于Chromium项目开发的国产浏览器):WebKit 的分支,开源,遵循 BSD 和 Chromium 开源协议。
- Servo(实验性):Mozilla 开发,基于 Rust 语言,遵循 Apache 2.0/MIT 协议,完全开源。
2. 闭源内核
- Trident(旧版 IE):微软闭源内核,仅用于 IE 和部分国内浏览器早期版本。
- EdgeHTML(旧版 Edge):微软闭源内核,已被 Blink 取代。
- Presto(旧版 Opera):Opera 自研闭源内核,现已停止使用。
浏览器还是要自主可控
浏览器还是要自主可控
同意,支持闭环。
自己从头毫无意义,浪费人力物力。浏览器内核都开源了,能可控你还要干嘛,这不是典型的红卫兵行为么。核弹是美帝国主义发明的,中国人就不能用了?deepin是基于linux的,又要全部推翻重来?
这些空喊口号,没有具体行动的,能不能主动去买一块龙芯3a6000主板,装好deepin25系统再来喊口号?你能把你现在用的电脑配置发网上来,你不会用着intel芯片不危险,用着谷歌浏览器就危险的派头来这里喊口号吧?
还要记得买 华为 鸿蒙os 的电脑 😬
自己从头毫无意义,浪费人力物力。浏览器内核都开源了,能可控你还要干嘛,这不是典型的红卫兵行为么。核弹是美帝国主义发明的,中国人就不能用了?deepin是基于linux的,又要全部推翻重来?
常识知道不???开源爆的雷还少吗???
还要记得买 华为 鸿蒙os 的电脑 😬
建议收购 Ladybird 项目,独立于 Webkit、Blink、Gecko 的新浏览器内核,预计在 26 年做出基本可用的浏览器。
进信创名录是要通过国测,等保等级认证等一堆东西的,deepin 是没有做过的
看到归看到,但最终实际能采购的大概率也是 UOS V25......
这个不用猜想,因为deepin是免费的,并且不断开创新的功能,难免不稳定,所以即使进入信创名单以及以后被采用,也只可能是统信,不会是deepin.
常识知道不???开源爆的雷还少吗???
第一,不要回避deepin使用linux内核的问题。
第二,请说明哪些雷
我并不关心是不是重复造轮子或者数字生命线,我只希望浏览器也可以多模态发展,人们能有更多的选择,现在火狐已经扛不住了,难道要一家独大吗
前几年360不是把Opera买下了,其中包括Opera未使用Chrome内核前的presto内核。现在presto就是备用
自力更生永远是正确的
为什么要搞浏览器内核?
浏览器、网络协议、网页技术,这些都是可恨的外国人搞出来的!
我们应该彻底抵制这一套,不用浏览器,不做网页,不用任何相关的技术!
我们每开发一个网站,每浏览一个网页,都是在把自己的脖子往敌人的刺刀尖上送!
所以,我们应该脱离西方那一套,探索自己的科技体系:不用互联网、浏览器那一套,不用计算机,甚至不用电!
我知道这很难,也不知道怎么做,更不知道要做成啥——但是!这是在打造国家数字安全的“生命线”。我相信我们勤劳智慧的中国人定能实现!
切记,自主不彻底就是彻底不自主!!!
坛友建议加的狗头=>
反话也可以正着听.
洋人就擅长在死气沉沉的意识状态下演变出无数似是而非的东西,而且用暴力(逼迫)所有的人降到他们的等级。
出路不在于对抗,而是看清这一切的无意义。
国内浏览器有多少,千千万万,内核有几何
Popular Events
More
最近在论坛里看到了几个关于“国产浏览器内核”的帖子,但令人忧虑的是,许多声音充斥着嘲讽。需要明确的是,deepin 论坛早已不是传统的 Linux 社区,而是基于信创环境的国产操作系统论坛。因此,我发起这个投票,想看看大家真实的看法。
众所周知,现有开源内核(如 Chromium)成熟、开放、生态完善,另起炉灶会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而且开发独立的浏览器内核比开发操作系统难度更大。但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开发国产浏览器内核并不是简单的技术选型问题,而是关乎国家数字主权、网络安全和长远发展的核心战略问题!
首先,“短痛”与“长痛”的选择。 开发自主内核投入巨大、技术壁垒极高,存在兼容性和体验性等诸多问题,此可谓“短痛”。但将互联网核心入口主导权永久交予他人,就会时刻暴露在 “长痛”甚至“巨痛”的风险之下。如协议变更风险(上游掌控规则,说变就变,历史有证可循)、又如断供威胁(地缘政治下,“卡脖子”在芯片、OS领域已有惨痛教训)、还有安全黑洞(复杂开源供应链中潜藏的漏洞、后门,审查与修复处处受制于人)等问题。所以试问,一时之痛与国家、产业可能面临的系统性“安全与发展之痛”,孰轻孰重?相信答案不言自明!
其次,是重复造“轮子”吗?不,这是在打造国家数字安全的“生命线”! 开源可用 ≠ 自主可控。代码能看 ≠ 主导权在手 ≠ 风险消除。我们需要的不是低水平复制或套壳,而是要真正掌握技术命脉、保障数据主权、拥有战略备份和危机应对的“第二选项”与“主动权”! 这关乎国家数字基础设施的安全底线,是关乎生存的保障,绝非可有可无的“轮子”。将追求核心技术自主的行动简单污名化为“重复造轮子”,是严重的误读!
第三,正视困难,寻求突破才是正道! 开发自主内核难度如山!过去确实有名不副实的“国产”项目带来了痛苦教训和负面回忆。然而,因噎废食,因惧怕“短痛”而甘愿承受“长痛”的绑架,绝非明智之举。冷嘲热讽,否定科技自立自强正当性与紧迫性的声音,更无助于国家应对潜在的重大风险。唯有承认困难,绝不退缩!凝聚力量寻求突破才是正道。
因此, 国产浏览器内核,绝非意气之争,绝非重复造轮子,而是数字时代必须建立的“科技长城”与“安全生命线”。它关乎每一位网民的数据安全,更关乎中国数字经济的根基。困难再大,也大不过丧失主导权所带来的系统性风险! 这条路注定荆棘密布,但为了不再重蹈“芯片之痛”、“系统之殇”的覆辙,再难,我们也必须坚定地走下去!现在不行,不代表将来不行,种下种子,才能收获希望。